查看原文
其他

隰县将对农村公路进行灾后重建

美丽隰州 2024-02-26



为确保保障群众知情权,参与权,决策权,现将“隰县农村公路灾后重建项目”项目公示如下,公示期为10天,从2022年5月5日到2022年5月15日,如对该项目有异议,请在公示期间向以下单位提出。








隰县历史悠久,素有“河东重镇、三晋雄邦”之美誉,公元前17世纪,是商朝属下的基方小国部落。公元前11世纪,西周分封诸侯,属同姓诸侯国中的蒲国。春秋时代,晋文公重耳分封此地,史称蒲邑。战国归魏,改蒲阳。秦属河东郡。汉置蒲子县。西晋永嘉二年(308)刘渊建汉,曾徒都蒲子,后迁平阳,于此置大昌郡。北魏初属仵城郡。魏孝文帝改蒲子为长寿县,太和十二(448)年于此置汾州。北周大象元年(579)置龙泉郡。隋朝统一全国,视晋西为要冲,开皇五年(585)废郡置隰州,继设隰州总管府,开始以“隰”命名。《元和郡县图志》记载,“南有龙泉下隰,因以为名。”开皇十八年(598),下设隰州县,大业三年(607)改隰州总管府为龙泉郡,辖隰州、永和、楼山、石楼、蒲县。唐武德元年(618)置隰州,属河东道。武德二年设总管府,领隰州、中州、昌州、南汾、东和、西德6周。贞观三年(627)复置隰州。宋、元、明、清因袭州置。

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5月,隰州改隰县,直隶山西省。民国3年(1914)划属河东道,民国19年(1930)撤销河东道,仍直隶山西省。民国26(1937)年9月,山西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移驻隰县黄土村,晋西事变后又移驻城关镇、辖汾西、霍县、灵石、石楼、永和、隰县、大宁、蒲县、吉县(次年划出)、乡宁(次年划出)、临汾、赵城、洪洞、襄陵、汾城等15县。

1946年11月28日,隰县解放,中共九地委、九专署、九分区驻隰,辖隰县、蒲县、永和、汾西、洪洞、赵城、大宁、石楼等县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隰县划归临汾地区。1958年6月27日,隰县与大宁合并为隰宁县。同年又与蒲县、永和、石楼合并组建吕梁县。1961年复改隰县。








投诉监督单位名称:隰县交通运输局

地址:西大街29号

投诉电话:12317 0357—6734555

邮箱:L4520C@163.com


1、项目名称

隰县农村公路灾后重建项目


2、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
项目总长度21.66公里,资金来源为财政资金89893598元









隰县历史悠久,素有“河东重镇、三晋雄邦”之美誉,公元前17世纪,是商朝属下的基方小国部落。公元前11世纪,西周分封诸侯,属同姓诸侯国中的蒲国。春秋时代,晋文公重耳分封此地,史称蒲邑。战国归魏,改蒲阳。秦属河东郡。汉置蒲子县。西晋永嘉二年(308)刘渊建汉,曾徒都蒲子,后迁平阳,于此置大昌郡。北魏初属仵城郡。魏孝文帝改蒲子为长寿县,太和十二(448)年于此置汾州。北周大象元年(579)置龙泉郡。隋朝统一全国,视晋西为要冲,开皇五年(585)废郡置隰州,继设隰州总管府,开始以“隰”命名。《元和郡县图志》记载,“南有龙泉下隰,因以为名。”开皇十八年(598),下设隰州县,大业三年(607)改隰州总管府为龙泉郡,辖隰州、永和、楼山、石楼、蒲县。唐武德元年(618)置隰州,属河东道。武德二年设总管府,领隰州、中州、昌州、南汾、东和、西德6周。贞观三年(627)复置隰州。宋、元、明、清因袭州置。

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5月,隰州改隰县,直隶山西省。民国3年(1914)划属河东道,民国19年(1930)撤销河东道,仍直隶山西省。民国26(1937)年9月,山西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移驻隰县黄土村,晋西事变后又移驻城关镇、辖汾西、霍县、灵石、石楼、永和、隰县、大宁、蒲县、吉县(次年划出)、乡宁(次年划出)、临汾、赵城、洪洞、襄陵、汾城等15县。

1946年11月28日,隰县解放,中共九地委、九专署、九分区驻隰,辖隰县、蒲县、永和、汾西、洪洞、赵城、大宁、石楼等县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隰县划归临汾地区。1958年6月27日,隰县与大宁合并为隰宁县。同年又与蒲县、永和、石楼合并组建吕梁县。1961年复改隰县。








3、项目建设地点
各乡镇村委

4、项目建设内容
路基路面及附属设施修复工程

5、项目建设期限
2022年6月1日—2022年10月30日

6、项目预期绩效
给沿村村民带来安全出行,并对村民的梨果运输提供方便,增加村民的收入

7、受益贫困户
受益贫困人871口人,受益总人口43917人

8、主管部门及负责人
隰县交通运输局 史勇辉

9、建设单位及负责人
隰县交通运输局 席国文、张志刚、郭全喜、张义鹏、秦慧明、李耀

隰县交通运输局
2022年5月5日

●   家乡隰县

●   还敢赌?隰县法院公开审理,依法宣判!

●   隰县这位民警被多次报道,背后的故事......







隰县历史悠久,素有“河东重镇、三晋雄邦”之美誉,公元前17世纪,是商朝属下的基方小国部落。公元前11世纪,西周分封诸侯,属同姓诸侯国中的蒲国。春秋时代,晋文公重耳分封此地,史称蒲邑。战国归魏,改蒲阳。秦属河东郡。汉置蒲子县。西晋永嘉二年(308)刘渊建汉,曾徒都蒲子,后迁平阳,于此置大昌郡。北魏初属仵城郡。魏孝文帝改蒲子为长寿县,太和十二(448)年于此置汾州。北周大象元年(579)置龙泉郡。隋朝统一全国,视晋西为要冲,开皇五年(585)废郡置隰州,继设隰州总管府,开始以“隰”命名。《元和郡县图志》记载,“南有龙泉下隰,因以为名。”开皇十八年(598),下设隰州县,大业三年(607)改隰州总管府为龙泉郡,辖隰州、永和、楼山、石楼、蒲县。唐武德元年(618)置隰州,属河东道。武德二年设总管府,领隰州、中州、昌州、南汾、东和、西德6周。贞观三年(627)复置隰州。宋、元、明、清因袭州置。

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5月,隰州改隰县,直隶山西省。民国3年(1914)划属河东道,民国19年(1930)撤销河东道,仍直隶山西省。民国26(1937)年9月,山西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移驻隰县黄土村,晋西事变后又移驻城关镇、辖汾西、霍县、灵石、石楼、永和、隰县、大宁、蒲县、吉县(次年划出)、乡宁(次年划出)、临汾、赵城、洪洞、襄陵、汾城等15县。

1946年11月28日,隰县解放,中共九地委、九专署、九分区驻隰,辖隰县、蒲县、永和、汾西、洪洞、赵城、大宁、石楼等县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隰县划归临汾地区。1958年6月27日,隰县与大宁合并为隰宁县。同年又与蒲县、永和、石楼合并组建吕梁县。1961年复改隰县。



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隰县将对农村公路进行灾后重建
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